九畹滋兰

言语能传千万里外,愿我的言语令彼此增长智慧与爱,愿我的言语如钻石般美丽,如花朵般可爱

《经典中医启蒙》连载06 第三章 烦恼与镜子

转自微信公众号李辛的空间

烦恼与镜子

很多人的病,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,很大的怨恨,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,很多时候,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、澄清、解决。

仅仅是这么一个原因,就会让我们慢慢生病。如果人的一生,常常在这样一个“身、心、意”受限扭曲,或者说“神、气、形”压抑不正的状态下运转,那就像一个程序冲突、接口封闭、内存不够的电脑,跟外界是没办法顺畅沟通的,也就无法自动升级、杀毒、内部整理。

一个内在心灵状态不佳的人,也会吸收不到需要吸收的好东西,也不能有效学习、自我更新,那么慢慢就会堆积很多处理不了的东西。

一个有经验的中医,既看肉体上的症状,也会看能量水平的混乱、堆积和堵塞,同时,他也会观察体会这个肉体和能量之上的精神部分的混乱、堆积。

这个部分,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仪器、量表,就是用医生自己的经过训练的感受力、觉察力、判断力。

这个过程并不复杂,让自己慢慢地变得简单再简单。就像你每天都喝各种各样的茶,喝了很多年之后,就喝茶这件事会相对简单一些,直截了当一些,少了做作和紧张的担忧,嘴里茶的味道,不会被思想、情绪、欲望和外界的一切干扰、歪曲。然后,你的身心就建立了关于茶的常态什么。

知道了“常”,就具备了坐标系的原点,就可以品味世间万象。

为什么说平常很重要呢?当你的身和心相对平常一点,相对简单一点,你就有机会意识到自己身心上新出现或者已经存在很久的杂质:那些多余的、复杂的、混乱的东西。这个“意识到”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“觉”——那面镜子。

那面镜子你擦得稍微干净一点,然后再看自己,看别人,看得会清楚一点。这里面完全不是玄学,它是精神领域的实用科学。按照鲁道夫·斯坦纳的观点,这是关于灵魂的,关于生命的非常精细的科学。

用心与用脑

听众:除了修佛的人,很多修行的人,都有素食的习惯,您对吃素有什么的看法? 

李辛:第一,相对来说,吃素确实能让身体干净一点。这个道理很简单,烧天然气的跟烧煤一样吗?烧煤的话会有煤灰,会有油烟,对吧? 就不一样了。所以吃素确实能让我们的肉体、能量和精神更干净一点。

第二,对于专业修行者,因为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奋斗,跟人讨价还价,斗心机,欲望、情绪也相对小一些,没有那么多消耗。吃素没问题,应该的。如果你还在世俗中生活,精力体力又不足,如果吃适度的荤能够帮助你,就需要吃一点,爬坡得加油啊,但是吃太多又适得其反。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现实量力而行,而不是根据一个外在的标准。

听众:您说体形薄的人要锻炼肌肉,能够增加容量,那怎么锻炼肌肉? 

李辛:重点是平衡。就是回到平的状态,“补其不足,泻其有余”。我认识一位老师,致力研究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,会画画、写字,还会看病。他学习书画的目的,其实也是补其不足。西方哲学过于思辨,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柔软心地、畅意抒情。心智的习惯,是强化已经很强的那个,强者再强,其他部分就更弱了,就失衡了。

我们现代人用脑用意过度,又没有肢体方面的劳作和运动,气都容易淤在上面,那么从平衡的角度讲,身体的运动,尤其是下肢的运动就很重要。

推荐最简单的一个方法,每天走路一个小时以上,加上练习缓慢的下蹲。50岁以下,至少蹲50下,每天如此。再有就是俯卧撑,俯卧撑做不到就斜撑,还有太极、八段锦,或者瑜伽......都可以选择。

听众:关于道家的思想,您谈到志意和魂魄,后天的识神和先天的元神,是一个对待。那么,如何从识神的用脑状态,切换到元神的无为自然?每个人可能情况不一样,如果中间发生“反复颠倒,心中懊恼”的情况,心脑打架的时候怎么处理呢? 

李辛:打架的时候,就像天平在晃,我们意识的习惯,是想赶紧稳住它,或者这里补一下,那里补一下,这就是“有作为”的状态。

当我们意识到在“颠倒懊恼”的时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先接受现实,不妄做妄为,先定一定,不急着逼迫自己下决定,不要急于行动。

这个时候,平时练习的静坐、站桩或者太极、写书法等静心方法,就会发挥作用了。

平时就有这些传统“功夫”练习的人,面对这些会容易些,但仍旧不可避免。

听众:识神这个系统也是慢慢累积的,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,不能彻底把它抛掉,它会成为心智模式的一部分。

李辛:其实抛不掉,它是存在的一部分,就像电脑里的冲突程序一样,不可能全部清掉。但是,我们要认清楚,思想其实是一个工具。因为我们会本能地把我们脑袋里出现的所有的想法当作自己的想法,然后由此衍生更多,由此行动作为,这一点很重要。

听众:可以这样理解吗?识神要配不上元神的话,它必须得提升,提升到它配得上这个元神。

李辛:记住你是主人,电脑是你的工具,很多时候你需要用电脑,用就是了。

很多决定,你可能会借助工具来帮助,比如说你买房子,用电脑去查一下周边的环境、价格等情况,这是用工具。最后你买还是不买,甚至跟哪个人签,你不会让电脑来决定,对不对? 

所以你要分清楚,不要只是把你的任何想法当作要去执行的命令,这一点很重要。

这个部分需要静坐,我们才可能慢慢分清楚感受、情绪、思想和觉察的区别。你的这一系列问题,就是源于由头脑思想而来的概念辨析。

我们不要过多地进入辨析概念的状态,而要退出来一些,静下来观察自己的心智运作,观察到什么是“想”,什么是“觉察”,什么是“感受”。

听众:您刚刚还说了一点,现在的信息量太大,怎样能够确认这些信息是不是纯正的信息? 

李辛:其实重点不是去判断这个信息,而是你身心的感受。简单地讲,就是不管这个信息是哪里来的,是谁说的,怎么说的,重要的是在做选择的时候,你觉得比较安心。做完选择,付诸行动后,你不会再去想它,或者偶尔怀疑一下,不会“反复颠倒,心中懊恼”。这时候,这个选择就相对正确。

听众:先天肝脏不好的人会不会就是魂魄比较弱? 

李辛:这些都不重要。我们既然是人,肯定会有相对弱的地方。重要的是,你问这些问题的时候,是在思维奔腾的洪流中,努力地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,其实这些想法是不重要的。为什么不重要?前面已经说过。

从专业角度回答,你刚才那个问题,先天肝不足,然后魂魄不足,就会有一些症状。然后我们就要去治肝,要去治魂魄,或者处理相关的问题,这是我们现代人的思维。

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来说,第一,如果知道自己是魂魄不足的,我们就要去留意、观察、寻找规律:我是这样一个魂魄不足的人,会有哪些习惯性的反应?我可能容易受外界干扰,会怕人多的地方,可能睡眠不是太好,会被打扰,这些是我的一个状态。

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留意自己状态的起伏度,当我发现现在已经很震荡了,那就先避开吧。这件事看起来很好,能挣一万或一百万,可是我发觉一想到这件事,靠近这个人,我的内心就很震荡。当你意识到之后,哪怕这事能挣一千万也要离开,才是吉祥。这就是发展我们的觉察、初步的慧力和定力,而不是根据习惯思维和社会判断标准:“哇,这事太好了,上吧。” 

第二,在生活当中养成用心的习惯。体会平时哪些事情会让自己失中、失平,然后会采取哪些条件反射式行动。

比如我观察到当我自己受到了一些因素影响,不高兴或者失中了,我可能会跟大家一样,会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,或者会去看电视剧。

如果没有觉察到,就会一直在这个状态持续很久,这就是一个耗散和混乱的状态。如果觉察到了,我可能还是继续在看,继续浏览,我同时心里也知道我在耗散,但还想放任自己一点,不想那么严格。

如果是很严谨的修行者,可能就把电视扔掉了。那我会说,嗯,我现在有些放任。只要有这个觉察,很快你就知道“差不多了,不要再放任了,要承担后果了,会睡不着觉了。好了,可以停下了”。

在生活当中,我们慢慢去留意观察,然后一点点地调整自己,这就可以了。

听众:心里总是去留意观察、觉察,就挺消耗元气嘛,我发现感知力很好的人,身体都会比较差。

李辛: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,对大家都有用。不过你问这个问题时的状态,还是在过度思考。你现在看着我的时候,还是在思考的漩涡中。

我的建议是,要留意你常常在不断思考的状态,可以每天多增加一些走路。

因为专注走路的时候,周围的东西在变化,你跟自然在一起,魂魄这边的力量就会多一点,志意这部分自然就下来了。然后增加一些训练,比如打坐、站桩、太极,可以把强化志意的习惯断一断,魂魄的部分强了之后,元神的部分会同步强一点,就这样一点点地微调。

这就是中医讲的养生先养神,不仅仅是休息,也需要打坐,留意你每天精神的运作规律,留意你的神意是如何用的,留意跟外界的交接模式。

评论

热度(2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